二硫化碳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2016(修訂)
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產品名稱: 二硫化碳 按照GB/T16483、GB/T17519編制
修訂日期:2016年1月1日 SDS編號:SHBJHGJT002
最初編制日期:2007年1月1日 版本:2.1
第1部分 化學品及企業標識
化學品中文名:二硫化碳
化學品英文名:Carbon disulfide
企業名稱:上海百金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揚路707號生命人壽大廈26層
郵 編: 200120
傳 真:021-58365863
聯系電話:021-58359999
電子郵件地址:bjjt@baijin-group.com
企業應急電話:021-58359999-8803
國家事故應急咨詢電話:0532-83889090; 0532-83889191
產品推薦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人造絲、殺蟲劑,合成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亞砜,也用作不溶性硫磺、脂肪、樹脂和橡膠溶劑。
第2部分 危險性概述
緊急情況概述:
無色或淡黃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其蒸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物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引著回燃。高速沖擊、流動、激蕩后,可因產生靜電,放電引起燃燒爆炸。中毒后出現神經精神癥狀,嚴重者出現腦水腫、譫妄、昏迷、意識喪失、呼吸衰竭、伴有強直性及陣攣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樞神經麻痹而死亡。損害神經和血管的毒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痹作用,對周圍神經系統有損害作用,長期高濃度可引起血管病變。
GHS危險性類別:
易燃液體 類別2
急性毒性 類別3
皮膚腐蝕/刺激 類別2
嚴重眼睛傷害/眼睛刺激性 類別2B
生殖細胞有致突變性 類別1B
生殖毒性 類別1B
特異性靶器官毒性 一次性接觸 類別3(中樞和周圍神經性損害)
特異性靶器官毒性 反復接觸 類別1(中樞神經系統損害)
吸入危害 類別2
對水生環境危害-慢性 類別4
標簽要素:
象形圖編碼:GHS02、 GHS06、GHS08、 GHS07
象形圖:
警示詞:危險
危險性說明:極易燃液體和蒸氣,高毒物,引起皮膚和嚴重眼睛刺激,可能造成遺傳性缺陷和生殖毒性,可能對水生生物有危害。
防范說明:
· 預防措施:
— 在得到專門指導后操作。在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之前,且勿操作。
— 遠離熱源、火花、明火、熱表面。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作業。
— 采取防止靜電措施,容器和接收設備接地、等電勢聯接。
— 使用防爆電器、通風、照明及其他設備。
— 保持容器密閉。
— 僅在室外或通風良好處操作。
— 避免吸入蒸氣(或霧)。
— 戴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護面罩和防靜電工作服。
— 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戴呼吸防護器具。
— 作業場所不得進食、飲水、吸煙。
— 操作后徹底清洗身體接觸部位。污染工作服不得帶出工作場所。
— 應避免釋放到環境中。
· 事故響應:
— 如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并立即就醫。
— 如吸入,立即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休息,保持有利于呼吸的體位。對呼吸停止者進行人工呼吸,呼吸困難者輸氧,及時就醫。
— 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清洗至少15分鐘,注意充分清洗,如感不適應及時就醫。
—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已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和肥皂徹底清洗,如感不適應及時就醫。已受污染的衣服再次穿著之前,必須徹底清洗。
— 收集泄漏物。
— 發生火災時,使用干粉、霧狀水、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砂土滅火。嚴禁使用直流水沖擊燃燒液面。
· 安全儲存:
— 在陰涼、通風良好處儲存。
— 保持容器內加水或氮氣密封。
· 廢棄處置:
— 本品或其容器采用焚燒法處置。
物理和化學危險:
高度易燃液體和蒸汽。其蒸汽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強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流速過快,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對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高速沖擊、流動、激蕩后,可因產生靜電,放電引起燃燒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時,爆炸威力最大,但與其它爆炸物質相比,它的爆炸威力要小得多。二硫化碳爆炸時的最大壓力為:730kpa(7.3atm)。
健康危害:
二硫化碳是損壞神經和血管的毒物。
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有頭暈、頭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癥狀;中度中毒者有醉酒樣表現,并有感覺異常;重度中毒可呈短時間的興奮狀態,繼之出現譫妄、昏迷、意識喪失,伴有強直性及陣攣性抽搐??梢蚝粑袠猩窠浡楸远劳?;嚴重中毒后可遺留神經衰弱綜合癥,有的伴有神經障礙和周圍神經損害。
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癥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發性周圍神經病,中毒性腦病。眼底檢查:視網膜微動脈瘤,動脈硬化,視神經萎縮。
短時間吸入本品濃度在10000mg/m3以上者,可發生嚴重急性中毒;接觸濃度為3000-5000 mg/m3時可引起急性中毒;成人口服最小致死量10ml,二硫化碳蒸汽吸入主要影響神經、心血管和生殖系統。
環境危害:
對環境可能有危害,蒸汽濃度為空氣的2.63倍,污染時貼地面擴散。難溶于水,相對密度(水=1):1.262~1.267,對水生生物可能有危害。
第3部分 組分/組成信息
純品 √ 混合物
有害物組分:CS2 濃度或濃度范圍(質量分數%):99 CAS NO:75-15-0
第4部分 急救措施
急救:
吸 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對呼吸停止者進行人工呼吸,呼吸困難者輸氧,及時就醫。
皮膚接觸:脫去已污染的衣服,用水和肥皂徹底清洗,如感不適應及時就醫;已受污染的衣服再次穿著之前,必須徹底清洗;禁止將衣服帶回家中洗滌,廢棄已受污染的鞋、腰帶和其他皮革制品,廢棄物采用焚燒法處置。
眼睛接觸:分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如感不適應及時就醫。
食 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立即就醫。
最重要的癥狀和健康影響:
輕度中毒有頭暈、頭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癥狀;中度中毒者有醉酒樣表現,并有感覺異常;重度中毒可呈短時間的興奮狀態,繼之出現譫妄、昏迷、意識喪失,伴有強直性及陣攣性抽搐??梢蚝粑袠猩窠浡楸远劳?;嚴重中毒后可遺留神經衰弱綜合癥,有的伴有神經障礙和周圍神經損害。
對保護施救者的要求:
進入事故現場應佩戴攜氣式呼吸防護器。
第5部分 消防措施
滅火劑:
用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砂土滅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滅火,直流水可能導致可燃性液體的飛濺,使火勢擴散。
特別危險性:
受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硫化物煙氣。
燃燒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
在火場中,容器內壓力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時,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時的最大壓力為730kpa(7.3atm)。
滅火注意事項及防護措施:
隔離事故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
消防人員須佩戴攜氣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
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
不能用直流水沖擊燃燒液面,預防可燃物飛濺。
嚴格落實有毒氣體防毒措施,用水撲救硫化物火災時,容易生成有高毒的硫化氫氣體。
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
收容和處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環境。
第6部分 泄漏應急處理
作業人員防護措施、防護裝備和應急處置程序:
建議應急處理人員佩戴攜氣式呼吸器,必須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
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
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
消除所有點火源。嚴禁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或設備。
盡可能切斷泄漏源。
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
環境保護措施:
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環境。本品可能對水環境有危害,防止泄漏物進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學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處置材料:
小量泄漏:盡可能將泄漏物收集在可密閉的容器中。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轉移至安全場所。禁止沖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封閉排水管道。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稀釋和覆蓋,抑制蒸發。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防止發生次生災害的預防措施:
泄漏現場及周邊范圍內消除一切點火源;防止泄漏物進入下水道、地下室等受限空間產生揮發、積聚,形成爆炸或人員中毒環境;防止泄漏物進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7部分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處置注意事項:
操作人員應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操作處置應在具備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換氣設施的場所進行。
避免眼和皮膚的接觸,避免吸入蒸氣。個體防護措施見第8部分。
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
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
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
避免與氧化劑、胺類、堿金屬等禁配物接觸(禁配物見第10部分)。
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
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倒空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置換和蒸煮合格嚴禁動火。
工作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場所進飲食。
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庫溫不宜超過30℃。
應與氧化劑、胺類、堿金屬、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
保持容器密封。建議進行水封和氮封。
遠離火種、熱源。
庫房必須安裝避雷設備。
排風系統應設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
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
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定期檢查是否有泄漏現象。
第8部分 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組分名稱 |
標準來源 |
類型 |
標準值 |
備注 |
|
二硫化碳 |
GBZ2.1-2007 |
PC-TWA |
5 mg/m3 |
|
|
PC-STEL |
10 mg/m3 |
||||
皮—通過完整的皮膚吸收引起全身效應 |
生物限值:
組分名稱 |
標準來源 |
生物監測指標 |
生物限值 |
采樣時間 |
二硫化碳 |
WS/T239-2004 |
尿2-硫代噻唑烷-4-羥酸 |
1.5mmol/mol肌酐(2.2mg/g肌酐) |
工作班末或接觸末 |
監測方法:
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方法:GB/T160.42—溶劑解析-氣相色譜法、熱解析-氣相色譜法、無泵型采樣-氣相色譜法。
生物監測檢驗方法: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羥酸—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方法,尿中肌酐—分光光度測定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方法。
工程控制:
本品屬易燃有毒物品,作業場所應與其他作業場所分開。
密閉操作,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
加強通風,保持空氣中的濃度低于職業接觸限值。
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事故通風設施。
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設置紅色區域警示線、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并設置通訊報警系統。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個體防護裝置: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攜氣式呼吸器。
手防護: 戴橡膠耐油手套。當手套出現老化或化學品滲漏現象時,應立即更換。手套廢棄前,清除其污垢,并作無害化處置。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皮膚和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第9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純品無色透明液體,有芳香、刺激性氣味,易揮發,部分因含有硫磺極其它雜質而呈淺黃色,并帶有蘿卜氣味,不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機溶劑。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數有機溶劑。
PH 值:6 熔點(℃):-110.8
沸點(℃):46.5 閃點(℃):-30
爆炸上限%(V/V):60.0% 爆炸下限%(V/V):1.0%
飽和蒸汽壓(kPa):53.32(28℃) 相對密度(水=1):1.262~1.267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2.97(45.25℃)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溫度℃ |
二硫化碳在水中 g/100g |
水在二硫化碳中 g/100g |
0 |
0.242 |
|
10 |
0.230 |
0.0086 |
20 |
0.210 |
0.012 |
30 |
0.185 |
0.017 |
40 |
0.111 |
0.022 |
引燃溫度(℃):90 臨界溫度(℃):279
臨界壓力(MPa):7.90 最小點火能(mJ) 0.009
燃燒熱(kJ/mol):1030.8 蒸發熱(kJ/mol):27.41(25℃)
熱容(J/mol):液體(25℃)76.45 氣體(25℃,101 kPa)46.2
粘度(mPa.s):液體(25℃)0.36 氣體(25℃,101 kPa)0.0098
二硫化碳液體不同溫度下的蒸氣壓:
溫度℃ |
毫米汞柱 |
-60 |
3.5 |
-40 |
13.906 |
-30 |
26.141 |
-20 |
46.420 |
-10 |
78.422 |
0 |
126.92 |
10 |
197.64 |
20 |
297.53 |
30 |
434.61 |
40 |
617.98 |
46.5 |
760.0 |
第10部分 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在正常環境溫度下儲存和使用,本品穩定。
危險反應:與強氧化劑等禁配物接觸,有發生火災和爆炸的危險。
避免接觸的條件:明火、高熱、光照 、靜電放電等。
禁配物:氯、硝酸、過氧化氫、過氧化鈉、過氧化鉀、三氧化鉻、高錳酸、臭氧、二氟化二氧、六氟化鈾、液氧、過(二)硫酸、過一硫酸、乙硼烷、高氯酸鹽、高氯酸硝酰鹽、鹵間化合物等。
第11部分 毒理學信息
急性毒性:
LD50:3188mg/kg(大鼠經口)。 LC50:25000 mg/m3(大鼠吸入2h)。
皮膚刺激或腐蝕:
刺激皮膚,沾到皮膚有燒灼、麻木感,嚴重者發生水泡,類似二度燒傷,并可出現局部未稍神經病變,可經完整皮膚吸收而發生中毒。
眼睛刺激或腐蝕:刺激眼睛,可發生眼底視網膜血管病變,視網膜微動脈瘤,動脈硬化,視神經萎縮。
呼吸或皮膚過敏:無
生殖細胞突變性:
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40mg/m3,引起精子生成變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100mg/m3,8h(孕1~21d用藥),引起死胎,顱面部發育異常。能引起胚胎發育遲緩,有發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微生物致突變:
鼠傷寒沙門氏菌100µg/皿。姊妹染色單體交換:人類淋巴細胞10200µg/L。
致癌性:無致癌作用。
生殖毒性:
能引起胚胎發育遲緩,有發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特異性靶器官系統毒性 一次接觸:
吸入2500mg/m3時,立即發生頭痛。
特異性靶器官系統毒性 反復接觸:
二硫化碳質量濃度在54mg/m3時,慢性吸入6年后有中樞神經系統變化;質量濃度在300~900mg/m3時,吸入數日至數周即可中毒。
在空氣中的濃度 |
生理癥狀 |
0~20ppm |
在此范圍,每日接觸無癥狀,為安全的 |
36~65ppm |
每日經常在此濃度下,會頭痛、瞌睡、歇斯底里發作 |
320~390ppm |
在此濃度下數小時后,出現頭痛、精神愚鈍;經常接觸,產生神經系統障礙 |
960~1600ppm |
在此濃度下0.5~1小時出現癥狀,亦可能立即發作 |
1920~3200ppm |
多癥并發,半小時后人事不省 |
3200~3840ppm |
0.5~1小時后會有生命危險 |
4800ppm |
立即死亡,亦可能0.5~1小時后死亡 |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二硫化碳吸入主要影響神經、心血管和生殖系統。主要表現是自覺癥狀(感覺異常、下肢痙彎、記憶力障礙和情緒的改變)和神經生理的改變(神經行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和神經原性肌電圖征象),二硫化碳的血管病變類似老年的動脈粥硬化,并促進冠心病的發??;亦可見有眼底視網膜血管的病變,以及影響內分泌系統和月經及生殖的異常。長期接觸二硫化碳10mg/m3以上者,可有神經系統障礙,生化酶學,免疫反應的改變。
吸入危害:
家兔吸入1.28g/m3,5個月,引起慢性中毒;0.5~0.6g/m3,6.5個月,引起血清膽固醇增加。
體內轉歸:
二硫化碳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呼吸道和皮膚。二硫化碳在肺泡吸收迅速,在周圍神經、腦和肝中含量最高,進入體內的二硫化碳10%~30%仍從呼氣中排出;僅1%以原形隨尿排出,二硫化碳也能從母乳、唾液和汗液排出,有70%~90%在體內轉化,檢測后尿中的主要代謝產物2-硫化噻唑烷-4羧酸(TTCA)含量能反映接觸二硫化碳的負荷程度。二硫化碳可與體內其它親核基因反應形成其它代謝產物等,隨尿排出。
第12部分 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性:
LC50 5.0~5.8mg/L(魚);
LC50 1.9~2.2mg/L(水跳蚤48小時)
持久性和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在水里,它會有少于1天的半衰期,而進入空氣中,它只有一至十天的半衰期。
生物降解性:釋放到土壤里,可浸入地下水中,也可迅速汽化。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在水里它有少于100的經過實驗確定的生物聚合因子(BCF),不會顯著地進行生物聚集。
土壤中的遷移性:泄漏后極易揮發,預計不會在土壤中發生淋溶和吸附作用。
其他有害作用: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植物應給予特別注意。
第13部分 廢棄處置
廢棄化學品:
盡可能回收利用。如果不能回收利用,采用焚燒方法進行處置,焚燒爐排出的硫氧化物通過洗滌系統除去。
不得采用加熱揮發的方式廢棄處置本品。
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廢棄處置本品。
污染包裝物:
不得重復利用未經處置或廢棄盛裝過本品的空容器。如果要重復利用或廢棄污染的空容器,應該徹底清洗、蒸煮,直到不存在本品為止;清洗液應該進行無害化處理。建議將容器返還生產商或按照國家和地方法規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
廢棄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
處置人員的安全防范措施參見第8部分。
必須經無害處理;本品極易揮發和燃爆,在處理過程中注意安全;大量泄漏廢棄,必須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并有安全的處理措施。
第14部分 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31050
聯合國危險貨物編號(UN號):1131
聯合國運輸名稱:二硫化碳
聯合國危險性分類:3 次要危險性:6.1項
包裝類別:I
包裝標志:易燃有毒品 7,14
包裝方法:
小開口鋁桶;小開口厚鋼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密封金屬桶(罐)。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運輸注意事項:
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
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嚴禁與氧化劑、堿金屬、胺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
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
運輸時所使用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產品液面上面加5~10厘米水封或氮封。
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防高溫。夏季最好早晚運輸。
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
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
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第15部分 法規信息
下列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對該化學品的管理作了相應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列入。
可能導致的職業?。憾蚧贾卸?。
職業病目錄:二硫化碳中毒。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危險化學品目錄:列入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
GB 18218-200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類別:易燃液體,臨界量(t):50
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列入
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試行)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高毒物品目錄:列入
一般有毒物品目錄:列入
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
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列入
第16部分 其他信息
最新修訂版日期:2014年6月7日
編制部門:上海百金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企管安環部
編寫和修訂信息:
本SDS按照《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編寫指南》(GB/T17519-2013)標準進行修訂、編制和排版。
由于目前國家尚未頒布化學品GHS分類目錄,本SDS中化學品的GHS分類是根據化學品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規范系列標準(GB 20576-2006~GB20599-2006,GB20601-2006 ,GB20602-2006)及化學品安全標簽編寫規定GB15258-2009進行的分類。
本修訂版SDS對以下內容進行了修訂:
第3部分危險性概述修訂為第2部分,新增了GHS危險性類別、標簽要素、健康危害和環境危害等內容;
第4部分新增最重要的癥狀和健康影響和對保護施救者的忠告等內容;
第5部分新增特別危險性相關內容;
第6部分新增環境保護措施和防止發生次生災害的預防措施:
第8部分新增生物限值和監測方法等內容;
第11部分新增LC50數據和吸入危害,取消了中毒機制;
第12部分對生態毒性、持久性和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土壤中的遷移性等生態學資料進行了補充。
第13部分對廢棄化學品、污染包裝物和廢棄注意事項資料進行了補充。
第14部分新增了是否海洋污染物的判定。
第15部分對相關法規信息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第16部分對其他信息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縮略語和首字母縮寫:
PC-TW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指以時間為權數規定的8小時工作日、40小時工作周的平均容許接觸濃度。
PC-STEL: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允許短時間(15分鐘)接觸的濃度。
培訓建議:
建議生產、經營、銷售、儲存、運輸、廢棄處置操作人員及應急救援人員應對本品的SDS進行培訓,學習并熟悉相關危險危害特性和安全防護措施后再從事相關工作。
參考文獻:
1、周國泰 化學危險品安全技術全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
2、國家環保局有毒化學品管理辦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編,化學品毒性法規環境數據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
3、梁友信、傅慰祖 二硫化碳神經毒性評估《勞動醫學》2001年第1期
4、簡樂 CS2體內外氧化應激及其對生物靶分子損傷機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5、王燕、張元珍 低濃度二硫化碳對接觸男工性激素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優生科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6、陳小青 二硫化碳接觸工人遺傳毒性研究及其機制探討[D],武漢大學,2004年
7、傅慰祖、高艷華 低濃度接觸二硫化碳職業性危害的流行病學研究《勞動醫學》,1998年 第1期
8、二硫化碳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4年6月7日】
免責聲明:
本SDS的信息僅適用于所指定的產品,除非特別聲明,對于本產品與其他物質的混合物等情況不適用。本SDS只為那些受過適當專業訓練的該產品的適用人員提供產品適用安全方面的資料。本SDS的使用者,在特殊的適用條件下必須對該SDS的適用性作出獨立判斷。在特殊的適用場合下,由于適用本SDS所導致的傷害,本SDS的編寫者將不負任何責任。